就目前而言,市场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针对核心企业及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展开,下游仍存“堵点”。原因在于,相对于下游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对上游中小企业更好把控:
一是上游大多是核心企业占款,核心企业依托自身信用解决上游企业资金难题是合理的;二是上游生产的产品大多按照核心企业要求提供,对核心企业依赖度高,经营风险主要取决于核心企业,所以做核心企业上游的风控更多是在做核心企业的风控;三是核心企业对于上游的情况更了解,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欠款情况,通过绑定核心企业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而下游中小企业以经销商为代表,其生产经营情况更多取决于自己的销售能力,与核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关联度不大,经营风险更多在自身,加之核心企业对下游数据的真实性很难把控,信息不对称更大,因此无法通过简单绑定个别核心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换句话说,只要真实刻画出下游企业的画像,把高风险和低风险客户合理区分开,就有机会让表现良好的下游企业获得贷款。
在这方面,万链指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整合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分散的数据:工商数据、政务数据、司法数据、税务数据、舆情数据、供应链交易数据、金融数据、科技数据等,根据中小微企业所处的场景及客群特征刻画企业360度视图,探路供应链金融下游业务,有效解决经销商、分销商的经营难题。
只有有效打通“堵点”,确保核心企业上游和下游健康运转,围绕着核心企业的整个生态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的主导力才能不断提升,那么回到《意见》里,这才是国家更愿意看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