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出口贸易进程,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与国际市场接轨时,由于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并长期受到国内贸易思维的惯性影响,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常常对风险预计不足,防范意识和防范机制不够全面灵活,轻则损兵折将,重则破产倒闭。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市场,国内企业应该怎么解决出口融资难的问题?怎么扩大出口销售?怎么帮助公司免于信用风险?
保理的历史及国际保理的优势
保理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古罗马,中世纪的英格兰和殖民时期的美国,贸易往来中都出现了保理的形式以转移风险。针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买方的付款条件要求更加苛刻,为了适应出口商既能够保持出口需要,又要减少出口收汇风险这样的需求,保理产生了,它提供服务并且自身是一种金融服务产品。至今,保理作为比较新的国际贸易结算手段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而且逐渐成熟,在实际贸易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出口商采用。
国际保理在贸易中的作用
许多的买卖行为多源自不同身份的角色心理,当谈及交易付款条件的时候,买卖双方总有不同的偏好。首先,买方喜欢赊销,倾向于30/60/90天的O/A延迟付款方式。作为买方,预付款或者见货付款造成现金流压力,会拉长买方自身的资金周转期,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买方更倾向于用赊销的方式来采购货物,赊销的方式让买方的现金流变得更充裕,同时账期足够长的话,买方是有可能先完成货物的销售再付货款,因此,资金压力和销售机会另买方更加倾向赊销。
然而,卖方更喜欢预付款或者即期付款,即无风险的T/T出货方式。赊销会让供应商承担海外买家的信用风险,卖方倾向买方的预付金以帮助改善自己的营运资本,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卖方会要求买方预缴一定的保证金同时再见货即期付款。在这样相反甚至对立的交易心理下,买方和卖方急于寻求一种能让双方相对平衡、交易顺利进行的信用方式,而国际保理正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出口商在获得保理商审批的信用额度以后,出运符合规定的货物,如遇进口商破产或违约拒不付款的情况,保理商负责赔偿信用额度内的全部款项。此外,出口保理商还为出口企业提供80%—100%的融资,实现货物装船就拿到回款,为出口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压力。一方面,出口商通过更好的付款方式吸引买方并扩大销售规模,另一方面,买方通过赊账来改善现金流状况。
闰隆联合国内外的银行、国际保理等
金融机构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
更完善、更专业的贸易融资服务